【書名】剛剛好的完美主義
【作者】李東龜、孫何林、金書瑛
【出版發行】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2.09.02(初版發行)
這本書收藏在我名單許久, 終於有機會閱讀上
會這麼有共鳴是因為自認為有完美主義, 以前年輕時不這麼有感覺
近年越來越能顯著感受到, 完美主義沒有不好, 而是要怎麼與他共存, 而不是越陷越深
書的背面有著這麼一段話“寫給總是想做到最好而感到心累的你”, 看著這麼一段內心一陣酸
因為真的也是越陷越深, 身心靈已經開始出現狀況, 所以想藉由這本書來一探究竟
書中也有表格檢視自己完美主義分數, 52分的我應該算是中等還有救(哈
1) 需要減重時, 完美主義者往往會將目標訂得太高, 因此有很高的機率會失敗。一旦失敗, 他們就會指責自己, 以至於整個人鬱鬱寡歡。
有趣的是, 有時即便達成目標, 這些人看起來確也不怎麼開心, 他們甚至還會懷疑“是不是把目標訂得太低了?”並表示下次要調高目標。
這種思考模式到頭來只會引來失敗, 緊接在後的憂鬱也成了必然。這樣的人, 正是不幸的完美主義者。 P.005
看到這段話根本就是在說我自己, 有種自己的內心話赤裸裸的被看穿, 但也很慶幸的是有人懂我
我就是處在這樣的模糊心態, 尤其是在工作上更是嚴重明顯
很多人都說工作就只是工作不用看得這麼重, 但我實在被辦法, 我把它當作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無法把工作跟生活分割開來
而且也很逼迫自己, 訂了標準就要想法子盡可能的達到, 達到了會很開心但也不會開心太久, 因為下次就會希望超越
2) 孩子身上都是父母期待的烙印 P.102
內文就舉了個例子, 一名小孩告訴父母分別在學校考試考了88分&滿分, 小孩就發現到
父母在他考滿分時那時的氛圍, 笑得很開心且還有別88分不同的關愛, 因此小孩從這時已感受到
如果考試都考滿分, 父母就會很開心我也會受到疼愛, 逐漸這樣的想法已經內化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 這才發現自己也是如此, 學生時期考不好父母總會生氣的罵人或是作勢要受罰
害怕的我只能給自己莫大壓力一定要想辦法達成父母心中期待的分數, 原來我已被內化........
3) 對自己嚴苛地指責, 只會帶來傷害, 無法成為自我進步的動力。想要成長就必須愛自己, 停止自我批判。
想要當一名幸福的完美主義者, 在猶如馬拉松般的人生中幸福地長跑, 就應該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 P.120
第一句話我該說不認同嗎? 我承認是會帶來傷害, 但就是因為對自己嚴苛才有進步的動力, 只是分寸拿捏程度罷了
書中提到在擁有高成就標準的完美主義者身上會發現一個嚴重缺陷, 就是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批判"傾向, 不斷將指責的箭矢射向自己
又再次說中自己的心聲, 有時候事情出現不如預期時, 像是運動過程中負傷也不敢輕言放棄, 因為一旦放棄就會自責, 而不是傾聽自己的身體警訊
做什麼事都是自己的錯, 縱使已經完美做好準備了, 但不管怎樣就是會先怪罪自己, 就這樣一步步的走向不幸的完美主義泥沼
而我, 現在應該學習的就是放開心胸, 而且緩慢地放慢放過自己
4) 拖延重要事情的原因不在於懶惰, 而是因為一新想把這件事做好, 而且最重要的, 是無論如何都得避免丟臉的情況。
一旦被非得完美不可的負擔感牽絆, 就會處心積慮地想要消除可成造成失敗的要素 P.180
又是一段引起共鳴的一句話, 這拖延最常出現在工作上的報告
一部分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寫, 另一部分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 而且要做就是要做到最好拿出該有的水準, 而不是粗糙隨性
想做好的同時避免出糗或是丟臉狀態(像是被考倒或是揶揄調侃), 這樣的狀況讓自己壓力頗大
試著讓自己不要壓力這麼大, 每每告訴自己沒有人一次就能完美, 都是從中學習成長的
但這樣的訴說只是內心短暫安慰, 其實根本解還是要靠自己的心態
書中針對養成完美主義分別五大要素以及四大類型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之後覺得幾乎中了一大半(哈), 我不覺得自己這麼誇張啊, 只有在某個項目會比較扯罷了(這樣有什麼區別?)
與其要把這些完美主義惡習慣改掉, 還不如轉換成優勢變成能量與他共存, 取得一個平衡點
願所有天下完美主義都能找到自己的那平衡點, 同時也是告訴內心身心俱疲的自己
(此篇為單純個人閱後心得, 每個人的觀點皆有所不同, 不必強求與之相同)